海三稜藨草

海三稜藨草
花莞社

我国特有的盐生草本植物。 中文学名海三稜藨草 拉丁文名Scirpus mariqueter Tang et Wang 科莎草科 属藨草属 种海三稜藨草 分布区域江苏、浙江、河北等地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

  • 中文学名海三稜藨草
  • 拉丁文名Scirpus mariqueter Tang et Wang
  • 莎草科
  • 藨草属
  • 海三稜藨草
  • 分布区域江苏、浙江、河北等地

形态特征

具匍匐根状茎和须根。秆高25-40厘米,或多或少为散生,三稜形,平滑。通常有叶2枚,叶片短于秆,宽2-3毫米,稍坚硬;叶鞘长,深褐色。苞片两枚,一为秆的延长,较小穗长很多,三稜形,另一苞片小,等长或稍长于小穗,扁平,基部扩大;小穗单个,假侧生,无柄,广卵形,长8-12毫米,宽5-7毫米,具多数花;鳞片卵形,长5-6毫米,棕色或红棕色,背面具1-3条脉,中脉伸出顶端呈短尖,边缘有疏缘毛;下位刚毛4条,长约为小坚果的一半,全长疏生倒刺;雄蕊3;花柱长,柱头2,短于花柱。小坚果倒卵形或广倒卵形,平凸状,顶端近于截形,具极短的小尖,成熟时深褐色。花果期6月。

海三稜藨草为莎草科多年生盐生草本植物,通常是潮间带下部的先锋物种。由于海三稜藨草具有棱形的叶片结构,并且叶片表面粗糙,因此具有较高的泥沙拦截能力。

生长环境

生长在潮间带湿地。

分布范围

分布于江苏、浙江、河北、北京等地。主要分布在长江口诸岛屿以及杭州湾南岸滩涂湿地。海三稜藨草的模式标本采自河北。

主要价值

当海三稜藨草形成具有较高盖度和密度的群落时,其捕沙能力就显著增强。除了对悬沙具有捕捉和黏附作用外,未被潮水淹没的海三稜藨草群落能显著地削弱风力,当光滩上的风速超过10m/s时,当海三稜藨草的底部风速接近于0(小于1m/s)。由于风是波浪的能量来源,因此,海三稜藨草群落对风力的削弱科抑制由于波浪作用而导致的沉积物再悬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