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谷精草

瑶山谷精草
花莞社

瑶山谷精草,草本植物,花果期为10-1月。 中文学名瑶山谷精草 拉丁文名Eriocaulon yaoshanense Ruhl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鸭跖草亚纲 目谷精草目 科谷精草科 属谷精草属 种瑶山谷精...

  • 中文学名瑶山谷精草
  • 拉丁文名Eriocaulon yaoshanense Ruhl
  •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鸭跖草亚纲
  • 谷精草目
  • 谷精草科
  • 谷精草属
  • 瑶山谷精草
  • 分布区域广东及广西

形态特征

草本。茎短,仅1-2厘米。叶丝状丛生,长2-9厘米,宽0.6-0.8毫米,半透明,具网格,脉5(-7)条。花葶1至数个,长达7-18厘来,直径0.6-1.3毫米,稍扭转,具5-7棱,鞘状苞片长2.5-3.7厘米,口部膜质,斜裂;花序熟时近球形,棕黑色或上半部灰色,下半部黑色,直径3-6毫米;总苞片卵形至倒卵形,厚膜质,禾秆色,顶部带黑色,水平展开,长1.7-2.5毫米,宽1.5-2毫米;总(花)托无毛;苞片倒卵形至近匙形,长1.7-2.2毫米,宽0.8-1.4毫米,苞片背面上部与顶端的白短毛,由周边花向位于中心的花渐次增多;雄花:花萼佛焰苞状结合,3浅裂至深裂,侧裂片舟形,中裂片较平坦,长1.3-2.1毫米,背上部及顶端有少数白短毛;花冠3裂,中间裂片较大,椭圆形至倒卵形,近顶端各有1黑色较长的腺体,内面及顶端有多数白短毛;雄蕊6枚,花药乳白色至淡棕色;雌花:萼片3枚,多少结合或离生,或幼期结合不久便分离,侧萼片舟形,中片较平坦,长1.3-1.7毫米,背上部及顶端有白短毛;几花瓣3,离生,倒披针状线形,近肉质,端部圆钝,各有1黑色腺体,内面及顶端有多数白短毛,内面的毛稍长;子房3室,花柱分枝3,长于花柱。种子卵形,长0.48-0.63毫米,表面具不明显的横格,无突起。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广东及广西地区。生于路旁湿地。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药用部位】瑶山谷精草的全草。

【相关药材】长苞谷精草小谷精草谷精草

【性味归经】辛、苦,凉。入肺、肝、膀胱三经。

【功效分类】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通利小便。可用于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疮疡肿毒等。可用于小便短赤、淋沥涩痛。

【用法用量】内服:6一9克,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