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距虾脊兰

棒距虾脊兰
花莞社

棒距虾脊兰,植株全体无毛。根状茎粗壮,假茎长约13厘米,叶狭椭圆形,花葶1––2个,生于茎的基部,直立,粗壮或纤细,不超出叶层外,长达40厘米,粗7—13毫米,花序之下具数枚宽筒状的鞘; 中文学名棒距虾脊兰 ...

  • 中文学名棒距虾脊兰
  • 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 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 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 亚纲百合亚纲
  • 天门冬目
  • 兰科
  • 虾脊兰属
  • 棒距虾脊兰

形态特征

植株全体无毛。根状茎粗壮,粗达1厘米,被鳞片状鞘,节上生粗壮的根。假鳞茎很短,完全为叶鞘所包。假茎长约13厘米,具3枚鞘和2--3枚折扇状的叶。

叶狭椭圆形,长达65厘米,宽4—1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渐狭为柄;叶柄长7—13厘米,粗5—13.毫米,对折,在与叶鞘相连接处具1个关节。

花葶1--2个,生于茎的基部,直立,粗壮或纤细,不超出叶层外,长达40厘米,粗7—13毫米,花序之下具数枚宽筒状的鞘;总状花序圆柱形,具许多花;花苞片早落,披针形,膜质,在花序下面的苞片长1.5--3.5厘米,基部上方宽5—10毫米,先端渐尖,具3条脉;花黄色;中萼片椭圆形,长12毫米,中部宽5--6毫米,先端急尖,具5条脉,中央3条较明显并到达先端;侧萼片近长圆形,长12毫米,中部宽4---5毫米,先端急尖并呈芒状,具5条脉,中央3条脉较明显;

花瓣倒卵状椭圆形至椭圆形,长10毫米,宽5毫米,先端锐尖,具5条脉,仅中央3条脉到达先端;唇瓣基部近截形,与整个蕊柱翅合生,3裂;侧裂片耳状或近卵状三角形,直立,两侧裂片先端之间相距7毫米;中裂片近圆形,长4毫米,宽5--5.5毫米,先端截形并微凹(凹处具1个细尖),基部稍收窄并具2枚三角形的褶片;距棒状,劲直,长9毫米,末端粗达3.5毫米;蕊柱长约7毫米,上部扩大;蕊喙三角形,不裂,长约0.8毫米,先端急尖或稍钝;药帽前端收狭,先端截形;花粉团近棒状或狭倒卵球形,近等大,长1.2毫米,具短柄;粘盘厚,近心形。

花期

花期11—12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870—1300米的山地密林下或山谷岩边。

分布范围

产自福建(南靖)、广东(罗浮山)、海南(东方、陵水、琼中、安定)、广西(平南、宁明、上思、龙州)、云南东南部至南部(西畴、麻栗坡、勐腊)和西藏东南部(墨脱)。

也分布于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越南和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