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马丁香

暴马丁香
花莞社

  暴马丁香(学名:Syringa reticulata (Blume) H. Hara var. amurensis (Rupr.) J. S. Pringle):为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米春末夏初花繁叶茂。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卵形,全缘。圆锥花序大而稀疏,花序大型,长20-2...

  • 中文学名暴马丁香
  • 拉丁文名Syringa reticulata (Bl.)Hara var. Mandshurica
  • 别名暴马子、白丁香、荷花丁香、阿穆尔丁香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合瓣花亚纲
  • 捩花目
  • 亚目木犀亚目
  • 木犀科
  • 亚科木犀亚科
  • 丁香属
  • 分布区域产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生山坡灌丛或林边、草地、沟边,或针、阔叶混交林中,海拔10-1200米。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黑龙江兴安岭。

形态特征

暴马丁香是落叶小乔木或大乔木,高4-10米,可达15米,具直立或开展枝条;树皮紫灰褐色,具细裂纹。枝灰褐色,无毛,当年生枝绿色或略带紫晕,无毛,疏生皮孔,二年生枝棕褐色,光亮,无毛,具较密皮孔。[1] 叶片厚纸质,宽卵形、卵形至椭圆状卵形,或为长圆状披针形,长2.5-13厘米,宽1-6(-8)厘米,先端短尾尖至尾状渐尖或锐尖,基部常圆形,或为楔形、宽楔形至截形,上面黄绿色,干时呈黄褐色,侧脉和细脉明显凹入使叶面呈皱缩,下面淡黄绿色,秋时呈锈色,无毛,稀沿中脉略被柔毛,中脉和侧脉在下面凸起;叶柄长1-2.5厘米,无毛。[1] 圆锥花序由1到多对着生于同一枝条上的侧芽抽生,长10-20(-27)厘米,宽8-20厘米;花序轴、花梗和花萼均无毛;花序轴具皮孔;花梗长0-2毫米;花萼长1.5-2毫米,萼齿钝、凸尖或截平;花冠白色,呈辐状,长4-5毫米,花冠管长约1.5毫米,裂片卵形,长2-3毫米,先端锐尖;花丝与花冠裂片近等长或长于裂片可达1.5毫米,花药黄色。[1] 果长椭圆形,长1.5-2(-2.5)厘米,先端常钝,或为锐尖、凸尖,光滑或具细小皮孔。花期6-7月,果期8-10月。[1] 原种日本丁香 S. reticulata(Blume) Hara in Journ. Jap. Bot. 17:21.1941.(Ligustrum reticulatum Blume, Mus. Bot. Lugd. -Bat. 1:313. 1850.) 产于日本,与该变种区别在于前者的叶片为卵形、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圆形至浅心形,下面被短柔毛,沿中脉尤密。

生长习性

生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海拔300-2400米。庭园普遍栽培。喜光,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稍耐阴,阴处或半阴处生长衰弱,开花稀少。具有一定耐寒性和较强的耐旱力。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耐瘠薄,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忌在低洼地种植,积水会引起病害,直至全株死亡。落叶后萌动前裸根移植,选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阳处种植。[2]

繁殖方式

育苗在暴马丁香天然林内,选择树干高大、树冠圆满的暴马丁香作为采种母树,暴马丁香的果实为蒴果,成熟期9月下旬,采种时间一般9月22日-10月1日。果实采集后放室内晾干,脚踩和棍棒敲打后,用0.3厘米×2.0厘米长孔筛,筛出纯净的种子,种子千粒重25g左右。种子调制好,装入编织袋,放在3℃-8℃的地方,供第2-3年播种使用。9月中旬以后当暴马丁香蒴果果皮颜色呈现棕褐色,果实尖端微微开裂,即可采种。果实采集过晚易遭虫害,故宜适时采种。采种时可用手枝剪将果穗剪下,摊晒在通风向阳处,底下铺上塑料布,经常翻动,促使果实裂开,种子自然脱落,除去果皮及果梗,风选后即可得到纯净种子。种子千粒重24克。

播种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处理。将种子用40-45℃温水浸泡,再用凉水浸2天后用0.5%的高锰酸钾浸20-40分钟,在15-20℃下沙藏25-30天后进行播种。露地直播在10月下旬-5月上旬,选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圃,深翻30厘米,施腐熟的有机肥,耙细搂平后作床。撒播或条播均可,每平方米播种量30克,覆土1.5厘米。覆土后浇透水,用草帘覆盖床面。第1年出苗少,第2年出苗多且整齐,当苗高10厘米时间苗并除草松土。播种后第3年换床移栽。移栽前把床面浇透水,挑选无病虫害的优质壮苗,施足基肥,按株行距30×40厘米移栽。栽苗时要注意使根系舒展,不要窝根,然后踏实、填土、灌水,注意除草松土。第5年苗木出圃定植,可做绿化、观赏、药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