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里白

光里白
花莞社

光里白,中药名。为里白科植物光里白Diplopterygiumlaevissima(Christ)Nakai的根茎。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具有行气,止血,接骨之功效。用于胃脘胀痛,跌打骨折,鼻衄。 中文学名光里白 拉丁文名蕨类植物门 ...

  • 中文学名光里白
  • 拉丁文名蕨类植物门
  • 别名Diplopterygiumlaevissima(Christ)Nakai
  • 蕨类植物门
  • 蕨纲
  • 真蕨目
  • 里白科
  • 里白属
  • 光里白
  • 分布区域长江以南各地

入药部位

根茎。

性味

微苦、涩,凉。

功效

行气,止血,接骨。

主治

用于胃脘胀痛,跌打骨折,鼻衄。

相关配伍

1、治胃痛:光里白15g,香附12g。煎服。

2、治鼻出血:光里白15g,仙鹤草9g,小蓟12g。煎服。(1-2方出自《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塞鼻;或调敷。

采集加工

秋、冬季采收,洗净,去须根及叶柄,晒干。

形态特征

陆生中型蕨类植物,植株高1-1.5m。根茎圆柱形,横走,被暗棕色鳞片。叶柄下面圆,上面平,有沟,基部被疣状突起;叶厚纸质,下面灰绿色,由密被鳞片的顶芽两侧生出1对二回羽状深裂的羽片,或第2年顶芽发育成主轴,主轴再生出顶芽,如此形成多对羽片。羽片卵状长圆形,长35-60cm,中部宽达25cm,先端渐尖;小羽片20-30对,几无柄,互生,中部的最长达20cm,狭披针形,向先端长渐尖,羽状全裂;裂片25-40对,互生,向上斜展,长7-13mm,宽约2mm,基部下侧裂片长约5mm,披针形,全缘,干后内卷;侧脉分叉,孢子囊群圆形,由4-5个孢子囊组成,在主脉两侧各排成1行。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2500m的山谷阴湿处。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药材鉴别

根状茎较平直,直径4-6mm,表面较光滑,暗褐色,有亮棕色大鳞片及多数黑色须根。质坚硬,易折断,断面不平,皮层棕色,中央为淡黄色中柱。气微,味淡后微辛。

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行气止血。治胃痛,鼻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