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莞社
两列栒子(学名:Cotoneaster nitidus Jacq. var. nitidus)蔷薇科栒子属植物,落叶或半常绿直立灌木,高达2.5米;小枝圆柱形,多少排列成二列状,幼时密被黄色长柔毛,老时逐渐脱落,呈灰褐色。 中文学名两列...
叶片宽卵形或宽倒卵形,长8-15(20)毫米,宽7-13(15)毫米,先端急尖并常具凸尖头,稀圆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两面有紧贴长柔毛,惟上面毛较多;叶柄长1-2毫米,被柔毛;托叶披针形,有柔毛,至果期尚宿存。
花通常单生,直径5-7毫米,花梗长1-2毫米;萼筒钟状,内外两面均无毛;萼片宽三角形,先端微尖或钝,外面无毛,内面先端沿边缘有柔毛;花瓣直立,卵形或近圆形,长3-4毫米,宽3毫米,先端圆钝,白色,有红晕;雄蕊20,短于花瓣;花柱3(2-4),离生,稍短于雄蕊;子房先端有短柔毛。果实宽倒卵形,直径7-8毫米,猩红色,下垂,有短梗,小核3(2-4)。花期6月,果期9-10月。
生长于海拔1600-4000米的灌木丛中、杂木林缘或山谷及草坡中。
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不丹、尼泊尔山区。
该种是直立性灌木,小枝和叶片都多少呈两列式排列;小枝幼时密被黄色长柔毛;叶片质地较厚,两面均有长柔毛,上面较密;花单生,萼筒外面无毛;果实猩红色,常具3小核,秋季凋落较迟,引人注目,这些特点易与本属其他种类区别。
两列栒子大叶变种
两列栒子小叶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