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aguanshe@gmail.com
刺花椒(学名:Zanthoxylum acanthopodium DC.)是芸香科、花椒属落叶小乔木,高稀达15米,茎干有鼓钉状、当年生枝的髓部甚大,各部无毛。叶有小叶;整齐对生,狭长披针形或位于叶轴基部的近卵形,顶部渐狭长尖,...
高达4米的小乔木;树皮灰黑色,枝有锐刺,刺基部扁而宽,当年生枝被微柔毛或褐锈色短柔毛。
叶有小叶3-9片,偶有单小叶,翼叶明显;少有仅具痕迹;小叶对生,无柄,纸质,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4厘米,叶缘有疏离细裂齿,齿缝处有1油点,其余油点不显,稀全缘,两面无毛或被褐锈色短柔毛。
花序自去年生或老枝的叶腋间抽出,雄花序稀长达3厘米,雌花序更短;花被片6-8片,淡黄绿色,狭披针形,长约1.5毫米;雄蕊5枚,花丝紫红色,长达3毫米;退化雌蕊半圆形垫状;雌花有心皮2-3个,心皮背面顶侧有1油点,花柱约与子房等长,分离,外弯。果序围生于枝干上,果紫红色,油点大,凸起,单个分果瓣径约4毫米;种子径约3毫米。花期4-5月,果期9-10月。也有花果同挂于枝上的。枝、叶均无毛或嫩枝有甚稀疏的短毛;分果瓣无毛。
花椒树耐干旱瘠薄,特别适宜于梯田地、边隙地、荒地、果园四周等栽植。科学栽植花椒树也是改善生态环境
产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见于海拔1400-2500米山地灌木丛或疏林中。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尼泊尔也有。
【瑶药】薄翁俭,满天星(昭平),有刺满天星(金秀):根浸酒服兼用叶捣烂敷患处治跌打损伤;树皮水煎服治营养不良,肾炎,孕妇水肿《桂药编》。【佤药】西加加:功用同瑶族《滇药录》。【基诺药】争笔:根治胃病,虫积腹痛,风湿关节痛
【来源】芸香科刺花椒ZanthoxylumacanthopodiumDC.,以根、果入药。
【化学成份】果实含挥发油(油食品)0.57~2.0%。
【性味】辛、麻,温。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止痛,杀虫,避孕。主治胃痛,风湿关节痛,避孕,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3~5钱,果1~3钱。
【毒性】小鼠腹腔注射5g/kg果、叶的水提取物,出现扭体、流涎、攀爬无力、抽搐死亡;小鼠腹腔注射乙醇提取物1315mg/kg,出现强直性惊厥,17分钟死亡[A-25]。刺花椒提取物有杀虫作用。
【化学成分】茎皮中含木脂素类化合物刺花椒毒素(acanthotaxin)(77—30)及坡刀毒素(podotoxin)(77—31),另外含表芝麻明(episesamine)、甲基胡椒脑(methylpiperitol)、表桉叶明(epieudesmin)。
病虫防治
生活习性
花椒蚧壳虫在渭北每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芽基、被刺、枝杈处结白色茧越冬。茧:椭圆形,长2-3mm。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出茧盛期。初出若虫在嫩芽基部群巢危害,待嫩芽逐渐长大,初叶分生,若虫也随之渐渐分散到芽顶和幼叶背面取食,致叶片、芽顶扭曲,造成落花落果,严重时,造成枝梢干枯,甚至整株枯死。4月下旬雌虫羽化,雌雄多在晴天下午的4-5时进行交配,雄虫有多次交配的习性。雌虫结卵囊产卵于叶背,一头成虫产卵多达300余粒,一般140粒左右。5月上中旬若虫大量孵化,且呈堆状聚集叶背危害。7月上旬第一次脱皮,10月上中旬开始向芽基部、枝杈处迁移,11月上旬结茧越冬。该虫主要靠风力传播。
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
出茧若虫防治:2月下旬至4月中旬,用1000倍速朴希加2%洗衣粉或600倍多来宝,1200倍威力杀灭进行树体喷雾,均能起到良好的杀虫效果。
卵期可用800-1000倍水胺硫磷或1000倍灭多威加1/2“助剂”(或特效王)叶面喷雾。
若虫期即6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选600倍蚧死净加1000倍高氯菊酯加1/2“助剂”或用1000倍吡虫啉加800倍敌敌畏加1/2“助剂”防治。
越冬期可用80-100倍融杀蚧螨(生物农药)或3-5度石硫合剂进行树体喷洒,消灭若虫。
水源缺乏或交通不便的地块,可在若虫出茧期,将毒死蜱、金毛肥、助剂、水配成1:1:0.5:5的混合液进行树干涂环,环宽3-5cm,能起到提早控制若虫和花椒蚜虫危害。
农业措施
春季虫口密度过大时,可人工敲打虫害枝致虫落地,随之结合春耕耙耱,消灭落地雌若虫。
卵期可人工摘除埝碎卵囊,能杀死大量卵和若虫,有效降低虫口。
防治时应注意的问题
花椒蚧壳虫虫体微小,借风传播,因此应注意防前虫情调查,细致检查,加强联防、协防,坚持防治到位,坚持群防群治。
该虫危害部位隐蔽,故在喷药时,必须细致周到。
多使用无公害、低残留农药,严禁或限制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按农药使用浓度操作,花椒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