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梨榕

舶梨榕
花莞社

舶梨榕(学名:Ficus pyriformis)为桑科榕属下的一个种。灌木,高1-2米;小枝被糙毛。分布于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中文学名舶梨榕 拉丁文名Ficus pyriformis Hook. et Arn. 门被...

  • 中文学名舶梨榕
  • 拉丁文名Ficus pyriformis Hook. et Arn.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荨麻目
  • 桑科
  • 亚科波罗蜜亚科
  • 榕族
  • 榕属
  • 亚属无花果亚属
  • 舶梨榕

形态特征

灌木,高1-2米;小枝被糙毛。叶纸质,倒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4-11(-14)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而为尾状,基部楔形至近圆形,全缘稍背卷,表面光绿色,背面微被柔毛和细小疣点,侧脉5-9对,很不明显,基生侧脉短;叶柄被毛,长1-1.5厘米;托叶披针形,红色,无毛,长约1厘米。榕果单生叶腋,梨形,直径2-3厘米,无毛,有白斑;雄花生内壁口部,花被片3-4,披针形,雄蕊2,花药卵圆形;瘿花花被片4,线形,子房球形,花柱侧生;雌花生于另一植株榕果内壁,花被片3-4,子房肾形,花柱侧生,细长。瘦果表面有瘤体。花期12月至翌年6月。

生长环境

常生于溪边林下潮湿地带。

分布范围

舶梨榕主要产广东(沿海岛屿)、福建。越南北部也有。

主要价值

来源:为桑科植物舶梨榕的茎。

功效:清热利尿、止痛。

主治:用于治疗发热、水肿、胃痛。

性味归经:涩,凉。肾、胃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12克。

别名:梨果榕(《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梨状牛乳子(《海南植物志》)、水石榴(《四川峨嵋山》)

考证:始载于《中国树木分类学》。

变种类型

毛脉舶梨榕(变种)(广西植物)

叶卵状椭圆形,长6-10厘米,宽2-2.5厘米,侧脉6-7对,表面疏被白粗毛,背面黄色,中脉和侧脉密被褐色糙毛。榕果梨形,长3厘米,直径1.5厘米。疏生褐色瘤体,无白斑点,总梗长1.7厘米。

产广西苍梧(模式产地)。无详细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