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叶海桐

异叶海桐
花莞社

异叶海桐,别名野桂花、臭皮、细杉树、鸡骨头(云南)、鸡骨头(四川),异叶海桐根皮入药,代椿根白皮用,治刀伤、烫火伤、风湿、骨折、咳嗽、崩漏带下。 中文学名异叶海桐 拉丁文名Pittosporum heterophyllum...

  • 中文学名异叶海桐
  • 拉丁文名Pittosporum heterophyllum Franch.
  • 别名臭皮,臭椿皮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蔷薇目
  • 亚目虎耳草亚目
  • 海桐花
  • 海桐花属
  • 亚属基生胎座组、伞形花系
  • 异叶海桐
  • 分布区域中国西藏东南部、云南北部,海拔1900-3000米.

形态特征

灌木高2.5米,嫩枝无毛,灰褐色,老枝无皮孔。叶簇生于枝顶,薄革质,二年生,线形,狭窄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4-8厘米,宽1-1.5厘米,有时更狭窄,先端略尖,尖头钝,基部楔形,上面绿色,发亮,下面淡绿色,无毛;侧脉5-6对,与网脉在上下两面均不明显;边缘平展;叶柄长3-4毫米。

花1-5朵簇生于枝顶,作伞形状,花梗长7-15毫米,无毛,苞片早落;萼片卵形,长2-2.5毫米,基部稍合生,先端钝,无毛,或有睫毛;花瓣长8毫米,合生,披针形,先端圆;雄蕊长4-5毫米,花药长1.5毫米;雌蕊比雄蕊稍短,子房被毛,花柱长1.5毫米;侧膜胎座2个,胚珠5-8个。

蒴果近球形,稍压扁,直径6毫米,2片裂开,果片薄,木质,有种子5-8个。种子长2.5毫米,干后黑色,种柄极短;宿存花柱长2毫米。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900—3000米,山坡,灌丛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西藏东南部、云南北部,海拔1900-3000米,分布于四川(木里,乡城)。

产丽江,维西,宁蒗,兰坪,洱源,剑川,贡山,中甸,德钦,禄劝。

主要价值

【药名】:异叶海桐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海桐花科植物异叶海桐的根皮、茎皮。

【功效】:清肺止咳、祛风除湿、解毒消炎。

【主治】:用治肺热咳嗽;用于治疗风湿疼痛诸症;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痢疾、肠风下血诸症。

【性味归经】:苦,凉。入肺、肝、大肠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9一15克,水煎服。

【别名】:野桂花、臭皮、细杉树、鸡骨头(云南)、鸡骨头(四川)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拉丁名】:PittosporumheterophyllumFranch

【考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根皮入药,代椿根白皮用,治刀伤、烫火伤、风湿、骨折、咳嗽、崩漏带下。

物种鉴别

嫩枝无毛,叶薄革质,窄披针形,稀为倒披针形而具有钝的叶尖,花少数,短小,花瓣合生,子房有毛,花柱短,胚珠5-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