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藜

滨藜
花莞社

滨藜(学名:Atriplex patens)为苋科滨藜属的植物。分布于西伯利亚、中亚、东欧以及中国大陆的宁夏、黑龙江、吉林、甘肃、陕西、新疆、河北、内蒙古、辽宁、青海等地,生长于海拔300米至2,9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

  • 中文学名滨藜
  • 拉丁文名Atriplex patens (Litv. ) Iljin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中央种子目
  • 藜科
  • 亚科环胚亚科
  • 滨藜族
  • 滨藜属
  • 滨藜
  • 分布区域分布于西伯利亚、中亚、东欧以及中国大陆的宁夏、黑龙江、吉林、甘肃、陕西、新疆、河北、内蒙古、辽宁、青海等地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茎直立或外倾,无粉或稍有粉,具绿色色条及条棱,通常上部分枝;枝细瘦,斜上。叶互生,或在茎基部近对生;叶片披针形至条形,长3-9厘米,宽4-10毫米,先端渐尖或微钝,基部渐狭,两面均为绿色,无粉或稍有粉,边缘具不规则的弯锯齿或微锯齿,有时几全缘。花序穗状,或有短分枝,通常紧密,于茎上部再集成穗状圆锥状;花序轴有密粉;雄花花被4-5裂,雄蕊与花被裂片同数;雌花的苞片果时菱形至卵状菱形,长约3毫米,宽约2.5毫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下半部边缘合生,上半部边缘通常具细锯齿,表面有粉,有时靠上部具疣状小突起。种子二型,扁平,圆形,或双凸镜形,黑色或红褐色,有细点纹,直径1-2毫米。花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滨藜具有极强的适应沙漠的能力,特别是在与哺乳动物交互作用方面尤为突出。滨藜树汁里NaCl(盐)的含量很高,所以他虽然生长在盐土里,却能够把水分保留在组织里面。滨藜把盐从土壤里面吸取到植物里面,然后通过植株到树叶,盐晶体积聚在叶子表面的特殊细胞里面,叶子因此呈现出灰色或者银色(而不是绿色)。盐还形成有效的屏障,抵御企图吞食它茂盛树叶的食草动物。

分布范围

产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内蒙古、陕西、甘肃北部、宁夏、青海至新疆北部。多生于含轻度盐碱的湿草地、海滨、沙土地等处。国外分布于东欧至苏联中亚部分、西伯利亚及远东。

主要价值

毒性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小毒,有人接触或食后,经强烈日光的照晒,裸露皮肤先有刺痒、麻木感,后引起浮肿,以面部、前臂、手部较明显,严重时浮肿面积扩大,出现瘀斑,由鲜红至灰白色,严重者并出现浆液性水泡甚至血疮。

相关物种

野榆钱菠菜Atriplex aucheri Moq.

白滨藜Atriplex cana Ledeb.

中亚滨藜Atriplex centralasiatica Iljin

中亚滨藜(原变种)Atriplex centralasiatica Iljin var. centralasiatica

大苞滨藜(变种)Atriplex centralasiatica Iljin var. megalotheca (Popov) G. L. Chu

犁苞滨藜Atriplex dimorphostegia Kar. & Kir.

犁苞滨藜(原变种)Atriplex dimorphostegia Kar. & Kir. var. dimorphostegia

箭苞滨藜(变种)Atriplex dimorphostegia Kar. & Kir. var. sagittiformis Aellen

野滨藜Atriplex fera (L.) Bunge

戟叶滨藜Atriplex hastata L.

榆钱菠菜Atriplex hortensis L.

光滨藜Atriplex laevis Ledeb.

海滨藜Atriplex maximowicziana Makino

异苞滨藜Atriplex micrantha C. A. Mey.

大洋洲滨藜Atriplex nummularia Lindl.

滨藜Atriplex patens (Litv.) Iljin

草地滨藜Atriplex patula L.

匍匐滨藜Atriplex repens Roth

西伯利亚滨藜Atriplex sibirica L.

鞑靼滨藜Atriplex tatarica L.

疣苞滨藜Atriplex verrucifera M. Bi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