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下珠

红叶下珠
花莞社

红叶下珠,产于海南保亭、儋县、陵水、乐东、三亚、文昌、临高、东方、琼东等地,分布于中南半岛。 中文学名红叶下珠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大戟目 亚目大戟亚目 科凤仙花科 亚科叶下珠亚科 属叶下珠...

  • 中文学名红叶下珠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大戟目
  • 亚目大戟亚目
  • 凤仙花科
  • 亚科叶下珠亚科
  • 叶下珠属
  • 分布区域产于海南保亭、儋县、陵水、乐东、三亚、文昌、临高、东方、琼东等地,分布于中南半岛。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 1-3米,稀达6米;茎皮褐红色,分枝常集中于顶部;小枝长10- 20厘米,与叶柄、子房及果同被褐色锚状毛。叶片纸质,椭圆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 2.5-7.5厘米,宽1-3.5厘米,顶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有时两侧不相等,边缘干时背卷,除叶下面中脉基部被柔毛外,其余无毛;侧脉每边5-6条;叶柄长2-3毫米;托叶三角形,长约2毫米,褐红色。花雌雄同株;雄花:通常2-6朵簇生于枝下部的叶腋内;花梗丝状,长3-6毫米;萼片4,黄绿色,椭圆形或卵形,彼此近相等,长2-2.5毫米,宽约1.2毫米,内面中央呈龙骨状凸起;雄蕊2,花丝合生成-短柱,花药贴生,基部叉开,药室纵裂;花粉粒圆球形,具10-20个孔;花盘腺体4,球状,腺体间的间隙为萼片内面中央龙骨状凸起所嵌入;雌花:直径约4毫米;花梗长18-25毫米,向顶部逐渐增粗;萼片6,与雄花的相似,内面中央稍凸起;花盘杯状,肥厚,顶端具齿裂,基部具6枚与萼片互生的三角状腺体;子房圆球状,直径约2.5毫米,4-6室,花柱分离,直立,长1-1.5毫米,顶端2裂。蒴果圆球状,直径约6毫米,红褐色,具有纵的凹槽,开裂后轴柱及花萼宿存;种子淡黄褐色,长约2毫米,宽约1毫米。花期4-10月,果期7月-翌年4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疏林下或山谷向阳处。

分布范围

产于海南保亭、儋县、陵水、乐东、三亚、文昌、临高、东方、琼东等地,分布于中南半岛。